平心而论,批判「Paradigm 叛逃 Web3.0 革命」等类似的反应是不是过了?本文将从现实层面和现有投资组合分析,为什麽Paradigm 需要重新定位。
(前情提要:Reflexer痛斥Paradigm转行 AI:烧掉「FLX治理代币」不想为你工作了)
(背景补充:超越 a16z 规模,Paradigm宣布成立史上最大「25亿美元」加密货币风险基金)
本文目录
前日,The Block 发文称,加密货币风险投资公司 Paradigm 已从本月月初更改网站表述,相关描述已经从 「Paradigm 以少至 100 万美元和多至 1 亿美元以上的资金支援颠覆性的加密 / Web3 公司和协议」 更改为 「Paradigm 是一家以研究为导向的技术投资公司」。
此外,知情人士表示,Paradigm 正在将其仅专注於加密货币转向也包括人工智慧等 「前端」 技术。当然,Paradigm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使命,还将继续专注於加密货币和 Web3,更新後的网站文案只是想强调 「技术研究」,Paradigm 很早就开始探索一些发展新技术的公司,比如 AI Arena。
延伸阅读:FTX 团灭 53 家世界级VC、投行!红杉 淡马锡 Paradigm 软银…共7.2亿镁恐归零
延伸阅读:Paradigm 致投资者信:崩溃与新生,未来 1-2 年将是建设和加密投资好时机
即便有比较合理的解释,Paradigm 的 「品牌重塑」 仍给加密使用者带来不小的冲击。有人指责,专注於加密领域的 Paradigm 不该把用於投资 Web3 / 加密领域的几十亿资金转投其他技术领域,并质疑 Paradigm 此举是否经过了其他 LP 的同意。也有人批评,一直在鼓吹 「我们相信加密货币将定义未来几十年」 的坚定加密信仰者突然抹掉 Web3 的定位,无异於 「背叛了加密革命」。
一个多月前,美团共同创办人王慧文的即刻签名已经从 「正在学习 Crypto」 改为 「正在学习人工智慧」 也曾引发了一波讨论。曾高喊 All in Crypto 的那帮人纷纷转向 AI,很难不被批评蹭热度、赶风口。但是,类似改签名、改官网描述这类小事带来的消极情绪也在侧面反应出, 目前加密市场正面临较为严重的信心不足。
可平心而论,批判 「Paradigm 叛逃 Web3 革命」 等类似的反应是不是有点过了?本文将从现实层面和现有投资组合分析,为什麽 Paradigm 需要重新定位。
一、从现实层面出发
对於一个快速成长的基金来说,初创时期集中精力於某个具体领域而获得高收益,成熟後扩大投资范围、分散风险是风投机构较为经典的打法和可持续的策略。此外,Paradigm 修改定位并不意味着宣布退出加密领域的投资。今天早些时候,其共同创办人 Matt Huang 在个人推特帐号表示:「Never been more excited about cypto(从未有什麽比 Crypto 更让我兴奋)」,试图回应对於 Paradigm 「正规化转变」 的质疑。
一级投资市场现实就是如此,顶在风口的新叙事就是能获得更多市场的关注度。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近期 AI 领域和加密领域的融资状况:
两天前,由 OpenAI 前高管创立的 Anthropic 近日再获 4.5 亿美元融资;4 月底,OpenAI 完成 103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 270 亿至 290 亿美元;而 3 月传出,由 DeepMind 共同创办人和 LinkedIn 创办人成立的 AI 初创公司 Inflection AI 计划融资更是高达 6.75 亿美元。
AI 赛道的融资金额巨大,融资比数也在增多。Web3 领域的一些初创专案也试图搭上 AI 这趟顺风车,据 RootData 资料,AI 概念的 Web3 专案在近几个月共获 10 笔融资。近几日刚完成 1.15 亿美元 C 轮融资的 Worldcoin 还是和 OpenAI 相关的加密专案。
另据 RootData 资料统计,从 2022 年 4 月以来,加密市场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整体呈下跌趋势。其中,4 月累计融资金额仅 8.15 亿美元,不仅远低於去年同期,更远低於 AI 赛道同期资料。
此外,加密熊市下的风投机构面临着投资风险高、回报率低甚至无专案可投的困境。此前在的文章《 删除官网加密货币表述,进军 AI,Paradigm 正规化转移为哪般?》中也提到,作为 VC,Paradigm 需要把钱投出去,当募资太多,可投资的选项反而会变少,并且还要获得预期的收益。
更现实的原因则是,Paradigm 仍在试图摆脱 FTX 暴雷的阴霾。
据 The Information 基於 Paradigm 公司网站的统计 ,自去年 10 月初以来,至少有八名员工离职,包括两名投资合夥人和四名工程师。离职人员主要来自 Paradigm 工程和投资部门。去年年底,Paradigm 从 FTX 暴雷中损失了 2.78 亿美元。
2021 年 11 月,在 Paradigm 宣布完成 25 亿美元的新融资之前,就进行了一轮大的扩招,其规模翻了一番,达到 31 人。而此後的一年内,Paradigm 仍在持续扩张,公司员工数量一度达 70 人。
除了从公司经营角度考虑之外,美国不确定的监管政策也是 Paradigm 进行品牌重塑的一个重要原因。
FTX 倒闭後,美 SEC 开始审查和起诉一些可能涉及证券法违规的加密专案,其中包括 Binance、Coinbase 和 Kraken 等加密龙头企业,其中不少是 Paradigm 的投资组合。Paradigm 共同创办人 Fred Ehrsam 也在其推特上多次表示对美国监管的担忧。
此外,在监管等多重因素下,美国机构有限合夥人对 「Crypto」 等标签有 「很强烈的意见」 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担忧,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大型基金。
二、Paradigm 团队气质并未发生变化
「Paradigm 是一家以研究为导向的技术投资公司」—— 这句品牌重塑後的描述也的确并未和 Paradigm 团队一直以来的气质相左。
Paradigm 一直遵循研究至上的投资理念,技术研究一直都是其主打硬核实力,使得他们能积极融入初创团队的专案建设中。
尽管今年上半年,Paradigm 有四位工程师离职。但同时也有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2 月,Paradigm 任命两位普通合夥人,Charlie Noyes 和 Dan Robinson 均是研究主导的加密技术派人物,这项任命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其研究为导向的投资理念。
延伸阅读:Paradigm工程师:Aptos当前「TPS低於比特币」、8成代币供应由团队与投资者控制
延伸阅读:Web3 VC 排行榜解读》 Paradigm 团队夺冠, a16z 独角兽命中数惊人
此外,两位创办人 Matt 和 Fred 经历过加密货币的多个周期,有对加密偏理想主义的坚持,但更多的是理性和遵从现实的投资策略。Paradigm 早起就靠抄底比特币发家,而且,他们在 2018 年熊市,把募集的首期 4 亿美元基金中大部分用於购买比特币和以太坊。就在 5 月,Paradigm 旗下的实体 Paradigm One LP 还以平均价 61 美元,总价约 5000 万美元购买了 810,000 股 Coinbase 股票,同样参与股票投资。
所以,包括 Paradigm 等从早期活下来的加密基金,在投资策略上必须现实和灵活:一级市场不景气就投资二级市场,加密领域现在不行就往更大的范围扩一扩。
另外,从团队气质上看,Paradigm 这种技术宅总是会容易被新技术吸引,自 ChatGPT 火了之後,不管是 Paradigm 创办人还是工程师,都增加了对 AI 的关注度,团队还推出了 ChatGPT 相关的工具 flux.paradigm.xyz。或许,从投资者们自身关注的角度发出,AI 领域的投资也是团队很自然的选择。
三、Paradigm 投资组合分析
Paradigm 本次投资方向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其投资近况中表现出来。作为加密行业募资规模最庞大的基金之一,Paradigm 自去年 11 月 FTX 事件发生以来仅披露参与 2 笔融资(分别是 Conduit 与 Code4rena),这在一二线加密基金中都是非常低的数位。对比之下,Paradigm 几乎每个月都会投资 1-3 次专案。
接下来,本章节将基於公开报导与 RootData 资料,对 Paradigm 过去的投资策略与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
根据 RootData 资料,Paradigm 公开的对外投资轮次为 92 次,其中领投的轮次为 55 次,领投率为 59.8%,这在所有投资次数超过 10 的加密风投基金中位居第二,仅次於 a16z。此外,Paradigm 在大额投资占比、复投率等资料方面都处於靠前位置,同时总投资笔数并不高,保持着 「精而美」、敢於下重注的风格。
在 NFT 赛道,Paradigm 的典型投资专案包括 NFT 市场 Opensea、Blur、Magic Eden、Zora 等,其中 Blur 是 Paradigm 在去年 3 月领投,彼时 Blur 还是一个毫无名气的匿名专案,今年 Blur 的爆发则令 Paradigm 获利颇丰。
不过 Paradigm 对 Opensea 的投资难言成功,该笔投资发生在 22 年 1 月,Paradigm 以估值 133 亿美元领投 3 亿美元融资,但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这笔投资可能也是亏损严重。就在今年 4 月,外媒报导称,Tiger Global 已经将 OpenSea 估值下调至 30 亿美元。近期,Paradigm 多次领投的 NFT 碎片化协议 Tessera 也宣布将停止运营。
在 DeFi 赛道,Paradigm 的典型投资专案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流动性质押协议 Lido、去中心化衍生品协议 dydx 等。不过,这些投资大多发生在前几年,自 2022 年初以来就很少再投资新的 DeFi 专案,仅有 Exponential 与 Ribbon Finance 两个专案。
在 CeFi 赛道,Paradigm 投资过 FTX、FTX US、Amber Group、Matrixport、Bitso、Rain 等一系列知名专案,最後一笔投资停留在 2022 年 1 月,其中 FTX 等多个暴雷专案也令 Paradigm 在经济与美誉上都受损巨大。
在基础设施赛道,Paradigm 投资过 Optimism、StarkWare、Mina、Fireblocks 等知名专案,近期则分别投资了用於启动基於 OP Stack 的生产级 Rollup 的基础设施 Conduit、区块链索引和资料基础设施平台 Nxyz、企业级零知识证明加速平台 Ulvetanna。
值得注意的是,Paradigm 在这两年的 「新公链」 热潮中也保持非常克制的姿态,没有披露过相关投资,这在一线风投机构中非常少见。
在游戏、社交、DAO 等赛道,Paradigm 的投资频率则更少,合计才 10 笔左右,也没有特别典型的投资案例。
Crypto 赛道投资遇挫,市场萎靡不振,AI 等新方向或许是 Paradigm 向 LP 们给出业绩与回报的最佳方式。至於在 AI 赛道的投资,Paradigm 数年前曾投资过基於人工智慧技术的对冲基金专案 Numerai,但近段时间尚未披露相关投资。
眼下,Polychian、a16z 等机构仍然在坚持加注 Crypto 的路上,Paradigm 则决定放缓投资节奏并将其触角伸向人工智慧等更加庞大的赛道。这条新路线将引向 Paradigm 走向怎样的未来?或许只有时间才能交出答案。
📍相关报导📍
Paradigm 致投资者信:崩溃与新生,未来 1-2 年将是建设和加密投资好时机
风投|Paradigm 合夥人的方法论:如何对早期项目进行评估调查?
Paradigm共同创办人「4年前」神文:元宇宙将成为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
超越 a16z 规模,Paradigm宣布成立史上最大「25亿美元」加密货币风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