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2 叙事在加密市场中依旧火热,而 Layer2 也被认为是继公链之後承载用户交易的平台,本文将介绍主流Layer 2 的现况与未来。
(前情提要:Layer2 内卷升级》Layer 3 是什麽?Arbitrum 和 zkSync 强推有必要吗? )
(背景补充:zkSync Era 跃升第三大以太坊 Layer2 ,是泡沫还是真创新? )
本文目录
今年加密市场的主流叙事依然是 Layer2,尤其自去年五月份以来, 在 OP、Arbitrum 等 Token 激励的刺激下,ZkSync、StarkNet 以及刚面世不久的 Linea 都获得了极大关注。 这些 Layer2 的使用者量在主网或测试网上线之後都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不过,用 Token 来吸引使用者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在 Token 释出之後,如何让 TVL 稳步增长、同时保持对使用者的吸引力,是 Layer2s 以及圈内几乎所有专案都要面对的问题。
毕竟,不像网际网路 APP,可以通过社交关系、使用者资料等深度系结使用者,对目前草莽阶段的 Web3 使用者们而言,几乎谈不上忠诚度。Token 发放之後,就是真刀真枪拼实力的时候了。
那麽,目前白热化竞争的 Layer2 赛道现状如何?各自都有哪些未来演进的大杀器?究竟谁能最终胜出?接下来逐一盘点下顶级 Layer2。
1. Layer2 的现状
Layer2 赛道的兴起源自 Layer1 公链的 「不可能三角」,即公链的可扩充套件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无法同时兼顾,以太坊作为公链赛道的超级龙头,为了解决自身的可扩充套件性问题,率先开启侧链、Rollup、validium 等扩容方案。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Rollup 一枝独秀,而且几乎掩盖了其他扩容方案的风头, 甚至之前以太坊侧链代表 Polygon 也转向 Rollup,并在今年 3 月下旬 Polygon ZKevm 主网上线之後,使用者地址数和交易量都快速增长。
Rollup 包括 Optimistic Rollup 和 ZK Rollup,其中 Optimistic Rollup 的代表是 Arbitrum 和 OP,Starknet、ZkSync、Scroll 和 Polygon ZKEVM 是 ZK Rollup 的四大金刚。
这些明星 Rollup 专案,除了 Scroll 之外,其他所有 Layer2 主网已经陆续上线,从目前 TVL 排名来看,Arbitrum 遥遥领先,TVL 在所有 Layer2 中占比达到 60% 以上,是当之无愧的 Layer2 龙头。OP 紧跟其後,占比也超过 20%。
至於 ZK Rollup 专案,近期最火热的 ZkSync Era TVL 占比也不到 7%,其他就更少了,Starknet 和 Polygon ZKEVM 的占比都不到 1%。
当然,这个里面有技术难度原因,ZK Rollup 技术复杂度确实比 Optimistic Rollup 高不少。因此,两个 Optimistic Rollup 代表 Arbitrum、OP 都早在 2021 年主网上线,且在一年之後才启动 Token 分发,二者不仅占据先发优势,而且有足够的时间视窗吸引开发者或使用者进行生态建设。
不过, Web3 领域不管是开发者还是使用者,一向都没有太高的忠诚度,在 Token 发放预期、社群激励等刺激下,很容易从原来的生态转向进入新的生态中。 ZkSync Era 自三月份主网上线之後,短短三个月 TVL 快速攀升至将近 7 亿 U,TVL 占比将近 7%,而且周增速在 13% 以上,官方桥接独立地址数将近百万…. 这麽亮眼的资料表现,一方面得益於 ZkSync Era 的 Token 发放预期,另一方面,也和 ZkSync Era 的 EVM 相容不无关系,其 EVM 高相容特性让以太坊和其他 Optimistic Rollup 上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可以丝滑迁移过去。
与之相对的 Starknet, 虽然作为风头最盛的明星 ZK Rollup 专案,Token 发放预期自然也是拉满,但 TVL 和地址数、生态专案数等表现似乎都不及预期, 毕竟 Starknet 使用独立的 Cario 合约语言,开发者想要部署专案学习成本会高不少。
2. Layer2 的未来演进方向
从目前一众 Layer2 专案的资料表现看,Arbitrum、OP 等 Optimistic Rollup 已占据先发优势, 而且在结束发放 Token 之後 TVL 资料、生态等依然保持压倒性的优势,但一时的领先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毕竟 ZK Rollup 才是未来的长期趋势。
虽然 Arbitrum、OP 等在取得生态建设的先发优势之後,同样可以转向拥抱 ZK rollup, 但 ZK 的技术难题依然是一道需要迈过去的坎,比起在 ZK 领域耕耘多年的 Starknet、ZkSync 等 ZK Rollup,谁能真正取得最终的优势还很难说。
而且,如果 Web3 真正成为主流的话,摆在眼前最大的挑战还是可扩充套件性和互操作性。 一是,目前的 Layer2 理想状态下几千的 TPS,还完全无法满足现实世界的需求。二是,不同链之间的互动主要依靠跨链桥解决,跨链桥的屡屡被盗也让互操作性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目前的顶级 Layer2,为了在 Layer2 的长线大战中立於不败之地,或主动或被动都在积极布局下半场。
(1) Arbitrum:Layer3 战略
Arbitrum 生态由四个产品组成,包括 Arbitrum One、Arbitrum Nova、Arbitrum Nitro 和 Arbitrum Orbit。 其中 Arbitrum Oribit 就是未来基於 One 和 Nova 两条链要部署的 Layer3 框架,即 Arbitrum 关於 Layer2 演化的愿景。
也就是说,One 和 Nova 是两条通用的 Layer2 链,上面可以承担很多 Dapp 应用,但是,对於某些可扩充套件性需求更高的应用,比如游戏、衍生品交易等,可以基於 Arbitrum Orbit 框架开发订制的 L3 链。
基於 Arbitrum Orbit 的 L3 在可扩充套件性方面比目前的 Layer2 链有了大幅提升,毕竟,同为 Rollup,当把 L2 的资料 Rollup 到 L1,能让 TPS 提升十倍的话, 那麽 L3 到 L2 Rollup 的过程,类似的操作和演算法水平也会让 TPS 提升十倍,这样 L3 相对於 L1 来说,TPS 的提升就是一百倍的水平。
当然,L2 的安全性是依赖於 L1 的,L3 安全性同时依赖於 L1 和 L2,因此,相比 L2 来说,L3 在安全性方面多少有些妥协。
(2) OP:OP stack—— 超级链
OP 对於 Layer2 的进化愿景是 OP Stack,旨在简化 Layer2 区块链的构建,建立一个 「Layer2 的超市」,使用者可以从这个超市中自由选择需要的工具或模组来构建属於自己的 Layer2 链。
具体来说,就是给 Layer2 的每一个概念层提供不同的可选择的模组,当 使用者需要建立自己的 Layer2 时,可以根据需求从每个概念层抽取不同的模组,来订制化属於自己的 Layer2 。比如,对於资料可用性层来说,既可以选择以太坊也可以选择 Celestia 进行资料的 Rollup。
OP Stack 在去年十月份宣布推出之後,即收获大量重磅级合作伙伴,包括 Binance、Coinbase、Worldcoin、Zora 等,可以说,OP 是目前 L2 的模组化推进速度最快的一家。
另外, 在今年 6 月 6 日,OP 释出了第一个 OP Stack 的正式版本:Bedrock。 在 Bedrock 升级後,OP 的平均 Gas 费较之前下降了 77% 左右, 成了真正的交换 Token 最便宜的以太坊 Layer2。
延伸阅读:Optimism升级Bedrock後「Gas降低56%」,用户可免费领取纪念 NFT
当然,Bedrock 只是第一步,OP Stack 的下一步是 Superchain(超级链), 即基於 OP 桥搭建无数 OP 链,这些 OP 链之间共享安全性、通讯层和 OP Stack。而且,这些链之间是具备原子跨链可组合性的,即不同 OP 链之间可以同时无缝衔接,不需要任何跨链桥或中介通讯,来解决链与链之间互操作性的痛点。
当然,这不是一年两年的规划,OP 团队也表示,这是一个 「多年(如果不是十年)的旅程」。
(3) ZkSync:Hyperchain
ZkSync 作为第一个主网上线的 ZK Rollup ,相比其他 ZK Layer2,TVL、使用者地址数以及生态发展增速都是最快的,在考虑 Layer2 的未来演进上面,似乎动作也更快。
ZKSync 关於 Layer2 的未来演化愿景是 Hyperchain(超链),超链的结构图看起来似乎和 Arbitrum L3 有点像,但实质上差别挺大。
超链也是实施的模组化方式,开发者在无需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选择合适的模组来订制自己的超链, 不管是谁部署,超链都可以直接从以太坊主网继承安全性。
而且,不同超链之间是有超级桥直接互动的,避免非本地桥导致的骇客攻击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超链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4) Starknet:递回 STARKs
Starknet 背後的团队 StarkWare,可以说是第一个提出 Layer2 的多层架构,包括将 Layer2 作为通用扩充套件层,Layer3 用於订制扩充套件层等,和上面提到的几个 Layer2 专案的演进路径大同小异。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Starknet 关於 Layer2 分层演化的动作却不多。 去年 8 月,StarkWare 推出了递回 Starks,可以支援多个交易证明捆绑到单个证明中,增强了 L2 的可扩充套件性。
递回 Starks 在解决公链的可扩充套件性上确实打开了新的想象方式, 不过这个新技术比较复杂,具体落地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5) Polygon:构建网际网路价值层
Polygon 作为以太坊侧链的龙头,旗下产品除了侧链之外,还包括订制化应用链 Supernets、ZK Rollup 链 Polygon zkEVM 等等其他产品或平台。
近期 Polygon 刚推出 Polygon 2.0,明确其在 Layer2 之战中的演化路径,一句话总结是 「构建网际网路价值层」。
具体来说,就是把 Polygon 目前所有的产品或平台都整合起来,该升级的升级,该改进的改进,该删除的删除。而且,未来 Polygon 2.0 平台还可以 「提供无限的可扩充套件性」。和 OP 的互操作性一样,Polygon 2.0 的互操作层可以提供近乎即时的原子跨链交易,极大地提升 Polygon 2.0 生态内各条链之间的互操作性,减少链间互动的安全风险。
延伸阅读:Polygon 2.0 宣布将上线,提出区块链「价值层」概念
3. 小结
总的来说,关於这些激烈厮杀的顶级 Layer2,各自优势如下:
要说具体哪家更有优势?目前来看只能说各有特色。 不过目前数十个团队杀入 Layer2 赛道,确实让这个领域的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但是,作为确定性比较大且天花板高的赛道,这样的竞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论是 Arbitrum 的 L3、OP 的 OP Stack,还是 ZKSync 的 Hyperchain、Starknet 的递回 Starks 以及 Polygon 2.0,都在致力於解决公链的可扩充套件性和互操作性的问题。
过去两轮牛熊转换,公链的竞争一直占据话题榜首, 也许在以太坊上 Layer2 相继落地、一般的扩充套件性需求已经问题不大之後,Layer2 大战才是未来的真正焦点。
📍相关报导📍
Layer2研究》为什麽现在没有真正的Rollup?
科普|什麽是 Layer2?
以太坊坎昆升级,能为 L2(Layer2)带来哪些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