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车(EV)成为市场焦点,汽车产业面临巨大的转变。过去燃油车的核心即是引擎,而电动车则以电脑系统为主体。电脑系统多元的功能为电动车创造附加价值,也更加突显ISO 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的重要性。若是电动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出现问题,便会影响电动车驾驶及乘客的人身安全。
TÜV NORD工业服务部技术经理刘硕杰表示,ISO 26262在电动车时代更显重要
TÜV NORD工业服务部技术经理刘硕杰观察到,传统的汽车供应链和资讯供应链逐渐整合,而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性。当汽车进入电动车与智慧车时代,智慧汽车对於自驾功能或是高复杂度,具联网系统等新技术的引进,需要透过更加严谨的规范管控开发过程的安全与风险。因此规范车辆功能安全的ISO 26262,对於台湾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车用产品应设计安全机制
ISO 26262规范车用产品功能安全的开发,采用V Model作为其流程架构。V Model主要分为架构设计以及架构验证两大主轴,简而言之,车用产品的设计不仅止於确保功能正常,还必须透过验证,确保产品设计符合原有的设计计画。除了V Model,车用产品若要确保功能安全,还需要设计安全机制,也就是容错系统。建立容错系统有四个手段,包含Hardware Redundancy、Information Redundancy、Time Redundancy,以及Software Redundancy。
Hardware Redundancy指的是硬体有重复的设计,在某个产品出现异常的时候,有备援的线路可以辅助,维持系统运作。Information Redundancy采用额外的资料,检验系统收到的资料是否正确。Time Redundancy则透过时间差读取不同的资料,来比对资料正确性。而Software Redundancy使用多个软体模组监控并处理系统运作,确保系统维持在安全状态。上述四种备援设计,即是建立车辆安全机制的源头。
克服功能安全/企业安全文化导入挑战 稳固车用产品价值
车用产品供应商导入ISO 26262有两大常见的挑战,刘硕杰分析,一是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二是ISO 26262对於车载专案导入时,需要企业投入心力进行深入探讨学习。对企业而言,导入功能安全的第一步,即是建立内部的安全文化。企业必须先具备安全思维,才能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确保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等流程,都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也就是企业不能为了减少产品开发时间或成本,而忽略应有的验证流程。
如果企业因应产业趋势调整心态,并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进而在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等执行的层面,便会以安全性为第一优先的考量。刘硕杰举例,在消费电子产业,对於维修後的电路板使用於产品中,针对功能安全并无太多的着墨与要求。然而在汽车产业中,不少车厂因考虑零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而拒绝使用经过维修的电路板。
企业的安全文化,通常需要从头执行一个专案之後才能确立。专案通常历时一年或甚至更长的时间,期间企业内部的工作模式可能大幅变动。而对於车用产品供应商而言,导入安全文化不止需要投入时间,也会耗费人力与金钱成本。即便如此,功能安全仍是车用产品不可忽略的重点。因为车厂若对於汽车的安全疑虑进行召回,耗费的成本将更为庞大。
TÜV NORD长年与多个国际知名车厂合作,台湾北德多年来也深耕台湾市场,除了在车用安全规范方面已经发展完善服务,并累积多项领先资格。也透过提供汽车领域一站式服务,协助台湾厂商提高品质取得国际厂商的信赖。面对自驾车应用大幅成长的趋势,TÜV NORD基於与车用IC设计、系统厂及自驾产品供应商的长期合作经验,能够针对自驾车供应链业客户,提供最大及最佳化的技术支援。